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记者 时培磊 高广超 实习生 李柯萱 胡雅然
看着手里的第一本献血证,济南退役军人刘祯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在部队的生活。如今他已退役,但不变的是,每当有需要,他都会去献血。十年来,他献血68次,总献血量27000毫升。“这件事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,我会继续做下去。”在刘祯的带动下,他身边不少人也加入到了献血的队伍。
上个周六(7月29日),1993年出生的刘祯完成了最近一次的献血,这已是他第68次献血了。8月1日,见到他时,他手里拿着厚厚一沓献血证。第一本献血证他还保留着,2013年5月19日,在云南红河献血400毫升。
这是一次完全偶然的献血。据刘祯回忆,他18岁入伍,献血那年他20岁出头,当时正在云南服役。“一次请假外出,在街上看到献血车,趁着这个机会,叫上战友,一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献血。”
自这之后,刘祯碰上献血车,条件允许,他就去献血。“退伍回来也想继续做点好事,这可能是最简便的一种方式了。”2020年,他从公众号上获悉了成分血。“像血小板,一些白血病人非常需要,我就开始定期去献成分血。正常的话,隔上两周就能献一次。”
刘祯说,对于献血这件事,一开始家里人因不了解献血的常识,担心他献血太多影响身体。在他的普及和带动下,周边很多亲友都开始支持并加入了献血的队伍。刘祯还加入了献血群,群友相互鼓励,“有时也会把献血次数发到群里,并不说去炫耀,算是一种相互肯定。”
如今十年过去了,刘祯共计献血27000毫升,“相当于六个成年人的血量。”2020年,他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,“可能未来某一天哪个患者跟我匹配成功了,我会给他捐献造血干细胞。”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